close

  重慶晨報訊 記者 歐陽玉姝 “變化太大了,差不多十年沒回來了,但記憶都在。”昨天,西大附中百年校慶慶典上,鳳凰衛視主持人傅小田感慨地說。這個土生土長的重慶妹子,中學6年的學習生涯都在這裡度過。
  “以前操場沒有那麼高,在低窪地,操場周圍的矮房子也都拆掉了。”1996年到2002年,傅小田的初中、高中都在這裡度過。“雖然有近10年沒回來了,但剛剛在慶典上,遇到好多當年教我的老師,也都能喊出名字。”傅小田說。
  傅小田在中學時期就是文藝骨幹,“你看,以前是在這塊,我們開的第一屆校園雙語演講,我做了主持。”在傅小田的心裡,西大附中是頗有民族風的,“在記憶里,學校有好多舊式老建築,還有一公一母的大梧桐,漂亮極了。”這次回來,學校的教學樓普遍高了一頭,“更現代化了,也有一些老建築,感覺更融合了。”
  如今,傅小田主持風雲對話欄目,對象都是全球重量級人物,但在這所學校里的時光和人事總讓她念念不忘。“學校很關註學生的專長。”小田一直是學校廣播站的中堅力量,後來,在讀研究生時,學校又讓她回校做教育實踐,“教學氛圍是輕鬆積極的,作為一個西大附中人,很自豪。”
  重慶晨報記者 王鑫
  實習生 肖詠 報道
  昨日,於1914年創辦的西南大學附屬中學迎來了她的百年華誕,五千餘名校友從世界各地回到北碚,見證母校輝煌的一刻。百年來,數萬名學生曾在這裡學習和生活,這所學校的人和物,又給他們留下怎樣深刻的印象,來聽聽校友們的故事。
  崢嶸歲月
  師生一邊上課一邊挑糞種菜
  昨天上午,67歲的吳孝永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,在志願者的指引下,他很快找到了“組織”。吳孝永是西大附中1966級四班的校友,屬於“老三屆”。
  “幾十年過去了,三十個同班同學還能聚到一起真的不容易。”吳孝永班上有46人,有4人已離世,其他沒來參加校慶的同學基本都在國外。
  為了再看一眼母校,吳孝永的同班同學周渝專程從新疆趕回來。學校變化之大,讓周渝感慨萬千。站在塑膠跑道上,周渝朝著運動場的方向用手指指了一圈說:“我們讀書的時候,這裡還是一片菜地,每周要上勞動課,全校的學生都要挑糞種菜。”
  當時這片菜地占地50畝左右,給學校減輕了蔬菜供給的壓力。那時,有些學校因蔬菜供給不足,出現了學生水腫的情況。回憶至此,吳孝永似又回到了當年,那時,校長陳洪帶著全校師生一起種菜。除此之外,學生們還要去食堂幫忙做飯,做好飯後,每八個人圍著一張桌子站著吃飯。
  難忘師恩
  老師盡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
  年年專業第一、曾獲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獎的1978級校友古瑜在西大附中度過了6年的中學時光。
  有件事情,古瑜一直“惦記”著。教高中化學的餘老師有一次給全班出了一道難題,因為很難,餘老師許諾誰做出這道題來,他獎勵一隻自家養的雞。
  那個年代,物資仍然相當匱乏,雞肉的誘惑非常大。為了這個讓人想著就口水長流的獎品,古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用了非常複雜而繁瑣的方法,總算是把這道題給做了出來。但餘老師的評價是:答案是對的,可以有更簡單的方法。
  之後,對於獎品的事情餘老師卻隻字未提。“這麼多年了,估計餘老師完全忘了當初的許諾,而我卻對那隻應該屬於我的雞念念不忘。”古瑜說,念念不忘的,其實早已不是那隻雞,而是老師的心血,是老師如何絞盡腦汁培養我們的學習興趣。
  豐富課程
  勞作納入學生的成績報告表
  昨日,重慶晨報記者在西大附中校史館看到一張1927年的學生成績報告表。當時的西大附中,學生要進行學科訓練和精神訓練。其中,學科訓練涵蓋13門學科,包括公民、國文、算學、教育概論、生理衛生、勞作等。
  早在建國以前,西大附中的課餘活動就十分豐富。1949級校友歐陽瑾在這裡讀書時,學校就有話劇社、京劇社、合唱團、鋼琴班、繪畫、刺繡等,吸引了許多同學參加,而且都出了成績。“我們一個純粹的女子中學,排出了《萬世師表》、《雷雨》等大型話劇,排出了許多昆劇、京劇摺子戲,排出了大型音樂會,合唱、器樂演奏、獨唱、重唱都有,其中有的還面向社會進行公演。”回憶起當時的情景,歐陽瑾很是自豪。
  全家四代都曾在西大附中求過學的代宇1982年回到學校任教,單從數學科目來說,他剛當老師那會沒有統計、微積分等知識。他說,那時的學生學的內容要少一些,但對知識的掌握要求得更深;現在的學生學的內容多,但深度不及過去。  (原標題:全校師生一邊上課一邊種菜 這樣的歲月讓他們念念不忘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d01cdguq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